在城市垃圾處理領域,“占地面積大、轉運效率低、二次污染重” 是傳統中轉站的痛點。二層投料
分體式垃圾壓縮中轉站以4 立方米壓縮主機 + 28 方轉運箱體的黃金組合,搭配智能移箱機構,重新定義垃圾處理標準。這臺 “垃圾處理魔術師” 如何通過結構創新實現 “小空間大作為”?以下從設計、壓縮、轉運、環保四大維度展開解析。
采用二層鋼結構設計,總占地面積僅 30㎡(相當于半個籃球場),垂直高度 8 米,比傳統平地式中轉站節省 60% 土地資源。上層投料平臺與下層壓縮主機通過密封通道連接,垃圾投放后自動滑落至壓縮腔,實現 “立體作業 + 封閉運輸” 的雙重突破。
主機采用雙向液壓壓縮技術,主壓縮油缸直徑 200mm,最大壓縮力達 120 噸,可將垃圾密度從 0.3t/m³ 提升至 0.9t/m³ 以上。4 立方米的壓縮腔單次可處理 2 噸生活垃圾,每日最大處理量達 100 噸,相當于 5000 戶家庭的單日垃圾量。
轉運箱體采用8mm 厚 Q355B 錳鋼制作,容積 28 立方米,可裝載壓縮后垃圾 25 噸,相當于傳統 10 方箱體的 2.5 倍裝載量。箱體頂部設液壓密封蓋,關閉時通過 4 道硅膠密封圈形成負壓密封,杜絕運輸過程中揚塵與異味擴散。